七届区委特别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云安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积极念好“一字诀”,扎实抓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着力以巡视巡察整改成效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贯到底”,层层传导责任
区委始终把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改责任一贯到底,确保整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专题研究部署。七届区委以来共召开8次区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并结合云安实际定期研究部署本级巡察工作。区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5次专题会议听取巡察工作情况汇报,对巡察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巡察工作全面了解和精准指导,强化整改工作的领导责任。6月13日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以来,区委先后召开3次书记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坚决扛牢巡视整改主体责任。二是压实各级“一把手”责任。区委高规格举办全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专题培训班,把新修订的《条例》作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并作专题培训,推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强化对巡察整改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日,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举办全区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专题培训班,以落实省委巡视整改为重要契机,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巡视巡察整改程序规范等方面深入讲解,督促推动各镇各单位党组织“一把手”把巡视巡察整改与推进“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三是全面传导责任压力。坚持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带队、分管联系区领导亲自参加巡察反馈,现场传导压实被巡察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巡察反馈后,及时向被巡察党组织分管联系区领导发出履责提示,推动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整改工作格局。七届区委以来,共开展现场巡察反馈会议30场次,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反馈问题1393个,发出履责提示19份,推动问题完成整改1365个,整改完成率达98%。
▎“一严到底”,确保真招实效
始终把“严”字贯穿巡察整改全过程,坚持严肃指导、严实监督、严格把关,以动真碰硬的态度推动真整改、实整改、彻底整改。一是指导督导有力有效。区委巡察办专门编制《巡察整改指导手册》,并根据新修订的《条例》更新2.0版本,派发给区领导以及区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从思想认识、流程步骤、工作指引、文稿规范等方面作出详细指导,为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和对照参考,较好解决了“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坚持巡察办主任亲自带队开展现场指导督导,与整改单位“一把手”面对面、点对点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一把手”注入整改责任“清醒剂”、整改落实“强心针”。比如,在区供销社落实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专项巡察整改中,区委巡察办多次上门指导督导,推动追回违规借出的扶贫专项资金667余万元。二是日常监督常态跟进。出台《加强巡察整改监督工作实施办法》《村级巡察整改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区直部门、镇、村三级整改“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七届区委以来,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把巡察整改纳入日常监督重要内容,通过列席会议、座谈调研、专项督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共开展巡察整改监督78次,督促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三是“四方会审”联动发力。出台《巡察整改“四方会审”工作规程(试行)》,定期对整改落实进展情况开展集中会商会审,坚持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从整改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整改措施是否扎实具体、整改成效是否明显、整改问题是否一一回应等方面,逐项审核把关,形成审核意见再反馈,督促被巡察单位开展“二次整改”。七届区委以来,共对38个单位党组织提交的集中整改情况报告进行会商审核,提出反馈意见105条,对整改不重视、整改不到位的12个单位发出整改提醒函,约谈提醒“一把手”12人,推动整改提质增效。
▎“一体推进”,巩固整改成果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聚力一体推进、举一反三攻坚发力,进一步巩固巡察整改成果。一是用好巡察建议“利器”。区委巡察机构坚持“边巡察、边总结、边梳理”的工作思路,对每轮巡察发现的问题逐个盘点,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厘清部门之间的职能责任,对政府采购监管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共向15个职能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提出巡察监督建议39条,督促推动系统整改。二是推动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从全区层面集中力量推动解决巡察发现的行业性、系列性、深层次问题。七届区委以来,先后推动教育教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8个“百千万工程”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其中区人大联合区纪委监委共同实施对涉农资金工程项目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清查核实、建立台账、完善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全面加强对40个工程项目领域的监管和管理,挽回经济损失809万元。三是探索监督新模式。针对巡察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及村级项目工程建设不规范,基层“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问题,区纪委监委在全区114个村(社区)推行村居廉政监督工作站,统筹整合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以及村级纪检委员力量,形成“区指导、镇制定、村落实”的工作格局,织密“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村级监督网。2022年以来,村居廉政监督工作站共收集问题200余个,形成问题线索42条,推动立案38人。针对巡察发现“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虚增工程、验收不严等问题,区纪委监委探索“阳光问廉工程”,督促推动业主单位现场公示监督联系方式以及投诉举报二维码,把项目“晒”在阳光下。2023年以来,共推动设立廉洁工程公示牌82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一以贯之”,推动常态长效
坚持把解决问题与事前预防、管住今后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常态化整改,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一是做实未巡先改。分析近年巡察发现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梳理汇总形成共性问题清单,在全区范围内通报,要求相关行业系统党组织对照查摆,举一反三,提前“吃药”“打针”,及时解决同类型问题,防止屡巡屡犯。七届区委以来,针对医疗器械采购、农村集体“三资”、教育等5个领域的共性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自查自纠,进一步推动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二是强化建章立制。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及时将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七届区委以来,巡察推动全区完善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管理、项目工程验收等制度机制166项。如巡察发现云安区石城镇对工程项目监管不严问题,推动出台《石城镇政府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试行)》《石城镇工程项目管理操作流程》等制度文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机制。三是常态化“回头看”。定期组织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整改落实情况、形成长效机制情况进行再检查、再评估,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七届区委以来,共对16个单位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全覆盖,发现“新老问题”49个,督促相关党组织持续整改、彻底整改,防止出现“过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