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53037076278437/2025-00225 分类:
发布机构: 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9-20
名称: 南方杂志丨打通城乡融合脉络的云安探索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9-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南方杂志丨打通城乡融合脉络的云安探索

发布日期:2025-09-20  浏览次数:-

云安区以提升路网为“先手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云安区以提升路网为“先手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图为连通云安区白石镇和郁南县宋桂镇的白宋公路。云安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供图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云浮市云安区的路网密了,产业旺了,动能强了。一条条通畅的道路,串起了云安的区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早晨,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的李大姐将新鲜的麻竹笋打包好,对照淘宝的订单信息贴上标签。随后,这些麻竹笋被搬上客货邮专线车,运往外地的客户手中。

在云安区各个乡镇、村庄,每天都能看到农村客运车穿梭其间。这些小面包车满载着腐竹、果干、麻竹笋等土特产,从云安销往全国各地。

云安地处粤北山区,7个乡镇呈“倒L”形分散排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过去当地一直面临山脉阻隔、物流不畅的困境。

“农产品要销售出去,游客要吸引进来,工业要大发展,都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云安区委常委、副区长谭淑毅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云安区委、区政府决定交通先行,畅通区镇村人流物流,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云安区的路网密了,产业旺了,动能强了。一条条通畅的道路,串起了云安的区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图景—2024年GDP增长5.4%,增速位居全省15个消薄类区首位。

交通“先手棋”破解“有区无城”困境

站在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的“云帆公园”往下看,开阔的西江尽收眼底。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已经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地”。今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0万人次。

湾边村的蝶变,得益于交通的提升。走进村里,脚下的村道平整干净;从中穿过的省道云祥大道,这两年改扩建成双车道后,极大便利了周边游客和村民通行。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云安区交通有了大变样。

摊开地图,可以看到云安区各镇围绕着云城区环形排布。在城区虹吸效应下,云安的人口集聚能力比较弱,城镇化率一直偏低。按常住人口统计,直到2021年,云安区城镇化率只有29.22%,存在“有区无城”的显著短板。

面对这一困境,云安区委、区政府决定重塑县域规划格局。在“百千万工程”乡镇(街道)分类建设规划中,将都杨镇、六都镇设置为城区镇,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县城主中心;将镇安镇设置为中心镇,打造辐射联动周边乡镇的县城副中心。通过“一主一副”双中心带动全域协同发展,逐步改变城镇化率偏低局面。

交通不便,是云安特殊的地理轮廓带来的一大障碍,也是城乡流通“梗阻”的问题所在。特别是各个乡镇之间,道路基础普遍薄弱。补上交通短板,是畅通资源流动的必答题。近年来,云安区坚持“交通先行”,着力破解各镇“空间布局分散、难以集聚发展”问题。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云安区通过申请特别国债、企业助力、群众捐资等方式,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成约300公里县镇村路网及国省干线升级建设,县道网三级路率由24.81%跃升至82.61%,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82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从58.1%提升至96.19%。2023年7月,云安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以提升路网为“先手棋”,云安区城乡融合发展已经破局。如何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云安从改革创新着手,破解农村出行、货运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客货邮融合打通城乡“任督二脉”

每天下午3时左右,吕师傅便开着小面包车从云安区高村镇综合服务站出发,将快递送到镇里各个村的服务点,收集好村民寄送的快递,带回镇服务站。吕师傅身兼两职,既是镇服务站的货运司机,也是邮政快递的投递员。“我们站里有五个人,我负责送货,还有人专门送客、负责学生专车等。”他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前几年,高村镇荒废了几年的客运站经过盘活后,成了镇里物流和村民出行不可或缺的平台。

云安山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村庄分散。长期以来,农村客运“吃不饱”、产品“出不来”、快递“跑不快”等短板,制约着当地发展。

“乡镇不像城市,村民出行不能随时叫顺风车,快递也很难直达。”谭淑毅说,就拿快递来说,农村物流“小少散”,运输困难、成本高、耗时长,是快递公司无法直接延伸到乡村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乡村出行和物流短板?思路就在客货邮融合。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叠加村民出行方式多样化,不少镇里的客运站都荒废了。于是,云安将目光投向闲置客运站点的盘活上。

“我们采取‘3年免租+2年半价’优惠政策,引入企业把闲置客运站场重新利用起来。”云安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让利撬动市场,引导云浮汽运集团投入700多万元并购置54辆新能源农村客运车,实现全区覆盖。

同时,云安把原来的区镇村三级客运站点,改造升级为区级综合运输服务枢纽、镇级综合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其中7个镇级服务站承担客运、物流、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功能,而105个村级站点则依托小卖部、客运点,直接服务快递收寄、农产品运输、村民出行。

在区镇村三级综合运输架构的基础上,云安促成城乡客运、货运、快递等不同企业合作。“客货邮一体,不仅盘活了站点资源,提高了运力效率,也为群众带来更多便民服务。”谭淑毅说。

这一变革,让云安客货邮车辆运输及人力成本降低50%,快递企业日均节省1400元,运输配送效率提升20%,客运企业同比增收10%。

云安还在各乡镇开通“护学专线”“就医专线”等定制服务。

近年来,云安区聚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撤并一批“小散弱”教学点,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为配套解决教育点撤并后的学生接送问题,云安在各乡镇开通“护学专线”,惠及1000多个家庭。

客货邮融合,同步解决了偏远地区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推动县城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2024年底,云安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全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市、区);2025年,入选国家级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农产品进城”“游客进村”带来新活力

“来,吃一块尝尝。”云安区白石镇东星村党总支书记黄建昌拿出刚摘下的金煌芒果,切开一块递给记者。东星村金煌芒种植面积达1800多亩,今年全村产量预计300多万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

“鲜果卖不完,我们就加工成芒果干。”黄建昌说。在村委会的一个隔间,烘干机轰鸣,几名村民正在手脚麻利地将芒果切条,放进烘干机烘烤。由于产品原生态,烤出来的芒果干很受市场欢迎。

白石镇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大镇,荔枝、黄皮、西瓜、金煌芒……一年四季鲜果轮番上阵。跟芒果一样,各类水果被装上客货邮专车送往城里乃至珠三角各地。

而在高村镇高村村的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卉温室大棚内,满眼是海芋、蔓绿绒、彩叶芋等花卉,从种苗到盆栽,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每年,1500万株形态各异、品种繁多的花卉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农产品进城”“游客进村”,为云安各镇村带来了活力。

今年以来,都杨镇省级典型村蟠咀村(湾边村)累计接待游客近43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增收3900余万元;石城镇腐竹、富林镇花生、白石镇西瓜等土特产畅销大湾区。2024年,云安区特色农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达76.68%。

在谭淑毅看来,区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让各乡镇更多土特产走出云安,流向国内外。

随着交通物流网络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云安青年返乡创业。在镇安镇种植“粤味咖啡”的“咖啡姐”梁玉华,在高村镇参与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的谢卓志,在白石镇改良特色“白石西瓜”、闯出甜蜜致富路的梁斌健……这些返乡青年,带来了富民兴村新动能。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网络,已成为凝聚民心、赋能振兴的纽带。依托畅通城乡的路网体系,公共服务触角深度延伸。2023年以来,云安每年都举办“村BA”,组织两届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吸引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130余家小手工业企业落户云安,实现年产值近2.4亿元,直接带动超5000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不断完善的城乡道路网,铺就云安城乡融合发展“快车道”。


来源: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