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关系民生。交通发展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抓手,也一直是代表委员深度聚焦、广提建议的重点领域。2023年,云安区交通运输局收到云安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和云安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提案(来信建议)共25份,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被评为2023年度承办提案先进单位,规划基建股股长李俊青被评为办理提案先进工作者。
云安区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不断增强办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人大政协委员关注的交通项目和优化体系等热点问题,与代表委员一起前往现场调研,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交通网络、优化交通体系来提高承办水平,坚持“承接一件办好一件,答复一件落实一件”,切实将“建言献策”转化为民生实事,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惠民生暖民心。2023年以来,多件议案提案高质量办理、取得积极成效。
抓牢惠民举措,解决群众出行需求。公共交通是市民的重要出行方式,事关百姓福祉,不少代表委员就此提出建议,呼吁完善公共交通并进一步关注老年人出行需求。为保障群众正常出行和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问题,满足群众区间换乘需求,云安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公交企业针对群众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打造了多元化的客运定制服务,开通旅游专线2条(高村、白石),顺风车专线3条(云城-白石、云城-高村、云城-富林)。同时,因地制宜灵活选取车型,投入7座小型客车共44台开通“镇通村”农村客运班车,覆盖全区7个乡镇、105个村委,并设有“日班(定点班)”“学生班”“圩日班”“周末班”“预约响应班”等特色班次,开设预约响应定制服务,为乘客提供更便捷、高效、舒适、省心的出行服务,更好发挥道路客运“点对点”“门到门”“随客而行”等优势,在“最后一公里”发挥灵活接驳作用。
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夯实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引擎”,事关产业“竞争力”,连着民生幸福感。为此,多位代表委员就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项目建设提交议案提案。云安区交通运输局立足云安发展实际,结合提案需求,统筹规划,推动一批项目建设。投资约17927.90万元,完成云浮西江新城广盛路、云祥大道(一期)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约13.30公里建设,改善西江新城中心主干路网的道路景观及行车舒适性,提升西江新城的整体城市风貌,营造宜商宜居的新城格局,谱写“两区”融合新开篇;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86公里(通行政村单改双、县道路网联结四升三)、危桥改造6座、村道安防44公里、美丽农村路20公里的建设任务,畅通群众出行“微循环”,打通发展“大动脉”,助力乡村振兴。
办好一件提案,推进环境长效整治。为全力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交通环境,代表委员聚焦扬尘防污治理工作,提出公路货车扬尘管理工作的建议。云安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省道368线、云港大道、旧云六公路及其连接线的路面扬尘和超限超载执法管控,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既抓“源头”、又扫“盲区”,采取全面摸排、固定设卡、突击检查、科技执法、错峰打击和源头治理等方式,有效遏制了S368线云安路段车辆交通运输超限超载运输、货物扬撒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快完善科技执法硬件设施,在S368线工业园路段云城方向设置治超非现场监测点基础上,于2023年7月完成六都方向治超非现场监测点的建设并连接使用,对超限超载和货物脱落扬撒运输车辆形成24小时闭环监管。
聚焦物流发展,畅通农村发展动脉。区代表委员聚焦农村物流发展短板,多次提出关于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建议,着力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云安区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农村流通上联生产、下联市场的桥梁作用,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乡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5个镇级和105个村级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同时,充分利用农村邮政快递、商贸、客运资源,构建以“客货邮”为核心的“交通+”融合发展的“软联通”体系,推进客、邮、医、农、旅等业务融合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云安区于2023年7月成功上榜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