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2021年以来,云安以市委赋予云安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地的目标定位发出冲锋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五治融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全域争创基层治理先行地。
近日,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找准法治这一切入点,认真梳理做法举措,并结合职能共同发力出新出彩。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治理示范村建设。为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做法,推广学习,互相借鉴,区委政法委、区打造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基层治理话先行》专栏,专题报道各镇各单位在社会治理,尤其是法治方面的特色亮点,不断拓展“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力度、广度、深度,持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和发展具有云安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感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我们顺利拿到肉桂苗,扩大种植规模,收入也涨了很多。”旺洞村苏伯在见到镇干部进行家访时高兴地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您还有需要反映或者帮助的事情,随时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方便联系。”正在旺洞村开展调查走访工作的镇干部表示。
去年,镇安镇党委主要领导在进行“书记家访”时发现,旺洞村没有自己的肉桂苗圃场,村民需要到外地购买肉桂苗。由于长途运输,肉桂成活率较低,有时还会错过种植时机,严重制约旺洞村委肉桂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镇安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组织人才驿站种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育苗全程化技术指导,并协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广发证券公司组成)和立伟达有限公司党组织,共同捐赠20多万元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举措帮助旺洞村成功建成了镇安镇的首个肉桂苗圃场,为该村“一村一品”肉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云安区认真贯彻省委、市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巩固提升党建攻坚项目“书记家访”“五长”工作法解难题、“党群连心牌”便民服务,综治中心“开门八件事”等优秀做法。规范综治中心解民忧,与“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紧密结合,以法治强保障为切入点,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推动领导干部“带案下访”,通过属地回访、社会关系调查、镇村干部调解、相关部门走访等方式,齐发力下沉村庄化解积案,帮助群众解困,推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实现了从“发展快、矛盾多”向“发展好、矛盾少”的转变,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近年来,镇安镇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工作制度,成功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钉子案”和“骨头案”。“我村的电压经常很低,最近经常跳闸。东风水库供电站又不再供电,导致村里停电,怎么解决?”2020年10月22日,下围村委三个村民怒气冲冲来到镇综治中心向当值接访领导反映。原来是下围村委某经济合作社与东风水库水电站之间存在历史遗留的纠纷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等不良影响,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包案,深入村里了解群众的诉求,并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最终,在一周内化解了该积案难案,并顺利完成了电力改革,群众对此非常满意。
镇安镇党委、政府开展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体镇村干部登门入户,留姓名职务、留电话微信,变“你和我”为“我们”,以“我负责”的承诺化解信访“疑难杂症”。自开展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以来,共走访排查11197户,收集信息173条,整治85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到下沉一线,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巩固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来源:云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