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境内的主要古迹有位于六都镇南乡行政村大营村内的龙崖陈公祠、兵营城墙,位于富林镇马塘行政村的马塘神庙。龙崖陈公祠、兵营城墙均为明代建筑,建于明万历四年,建筑规模较大,结构设计独特,较完整地保留明代建筑风貌,具有浓厚的粤西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附近存有陈璘和明万历年间举人冯执中的魁岩摩崖石刻、陈璘的原配夫人墓等古迹。马塘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建。屋内墙体布满墙画,结构偏矮,但整体建筑精细,是研究当地古建筑和民间信仰的实物资料。每年三月初三为玄帝宝诞典庆,五月十三为关帝宝诞典庆。庙会期间举办民间文化活动,如八音锣鼓表演、唱戏、舞狮等。马塘庙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色文化 以都杨镇中共三罗党组织活动旧址(荣昌堂)和富林镇“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历史文化。富林、都杨、六都镇思怀(富强)老区斗争史,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遗址等构成革命老区特色文化。
陈璘文化 以明代左都督陈璘援朝抗倭事迹为主题的弘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抗击倭寇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文化。“陈璘传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圩文化 以高村山歌为代表的由山歌、八音、新娘哭嫁等传统娱乐项目构成的文化。
祠庙文化 以富林马塘庙会、六都南乡关帝诞为代表的由祠堂、庙宇、社坛祭祀风俗构成的文化。
生态文化 截至2021年末,云安区有172千米慢行绿道,连接周边云雾山、大绀山、小绀山、骆驼山、卧龙湖、勒头沙和仙人谷等旅游景区和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形成独具一格的生态文化。
2022年末,云安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陈璘传说”“玲珑子母灯”“马塘庙会”“云安八音”“擂茶粥制作技艺”共5个;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云利醮会”“高村山歌”“擂茶粥”“陈璘传说”“马塘庙会”“云安八音”“玲珑子母灯”“龙须席编织”“石牛北帝庙炮会”“云安传统榨油技术”共10个;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云利醮会”“高村山歌”“擂茶粥”“陈璘传说”“马塘庙会”“云安八音”“玲珑子母灯”“龙须席编织”“石牛北帝庙炮会”“云安传统榨油技术”“迳心陈年橘柚茶”“托洞腐竹”“鱼花节”“哭嫁歌”“诞日炮会”“观音诞”共16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
2022年,云安境内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坠,周代的陶片,汉代的黄釉四耳陶罐、四系陶罐、雷纹铜鼓、四蛙铜鼓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云安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6处,公布不可移动文物41处。其中认定石子围动物化石点等41处(古遗址3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2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是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馆藏文物有1353件,藏品年代由汉至现代各个时期。其中陶器27件,瓷器14件,钱币1284件,竹木器15件,其他13件。全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