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智慧政务    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云安 > 历史文化 > 正文
历史文化
  • 时间:2025-03-28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名胜古迹】 云安区主要古迹 有位于六都镇南乡行政村大营村 内的龙崖陈公祠、兵营围墙,富 林镇马塘行政村的马塘神庙。龙 崖陈公祠、兵营围墙均为明代建 筑,建于明万历四年,建筑规模 较大,结构设计独特,较完整地 保留明代建筑风貌,具有浓厚的 粤西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马塘 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于清道 光年间(1821—1850 年)重建。 屋内墙体布满墙画,结构偏矮, 但整体建筑精细,是研究当地古 建筑和民间信仰的实物资料。每 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玄帝宝诞典庆, 五月十三为关帝宝诞典庆。庙会 期间举办民间文化活动,有八音 锣鼓表演、唱戏、舞狮等。马塘庙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文化】  红色文化  云安境 内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 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 创造并极具云安特色的先进文化, 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老区革命 斗争史和革命斗争遗址(纪念设 施)构成红色革命特色文化。主 要的革命遗址有都杨镇中共三罗 组织革命活动旧址荣昌堂、富林 镇莲塘村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 址,主要的纪念设施有富林镇“三 罗武装斗争第一枪”纪念亭、六 都镇富强革命纪念亭等。

 陈璘文化  云安是明朝抗倭名 将、民族英雄陈璘将军的家乡, 400 多年来,形成以历史人物陈璘 的史迹、著作以及由历史人物陈 璘的影响而派生出来的民间传说、 熟语、物产、习俗、人文精神特 质等地方特色文化。陈璘文化是 英雄文化,是云安区的传统特色 文化。“陈璘传说”被列入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江文化  西江文化作为一个 地域文化,产生于西江流域特定 地理环境之内。云安境内大部分 乡镇都在西江流域范围之内,六 都镇、都杨镇毗邻西江,江边居 民亦渔亦耕而形成的极具特色的 渔耕文化。

 歌圩文化  以高村山歌为代表 的由山歌、八音、新娘哭嫁等传 统娱乐项目构成的文化。

 祠庙文化  以富林马塘庙会、 六都南乡关帝诞为代表的由祠堂、 庙宇、社坛祭祀风俗构成的文化。

 生态文化  以崇尚自然、保护 环境,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 和谐共进为特征的特色文化。截 至 2023 年末,云安区有慢行绿道172 千米,连接周边云雾山、大绀 山、小绀山、骆驼山、卧龙湖、 勒头沙和仙人谷等旅游景区和古 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历史文 化名村名镇,形成独具一格的生 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 2023 年末,云安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的有“陈璘传说”“玲 珑 子 母 灯”“ 马 塘 庙 会”“ 云 安八音”“擂茶粥制作技艺”5 个;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有“云利醮会”“高村山 歌”“擂茶粥”“陈璘传说”“马 塘庙会”“云安八音”“玲珑子母 灯”“龙须席编织”“石牛北帝 庙炮会”“云安传统榨油技术”11 个;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有“云利醮会”“高村山 歌”“擂茶粥”“陈璘传说”“马 塘庙会”“云安八音”“玲珑子 母灯”“龙须席编织”“石牛北 帝 庙 炮 会”“ 云 安 传 统 榨 油 技 术”“迳心陈年桔柚茶”“托洞 腐竹”“鱼花节”“哭嫁歌”“诞 日炮会”“观音诞”“云安炒米 饼传统制作技艺”“六都濑糍汤 制作技艺”“都杨裹蒸粽制作技 艺”“富林太保庙炮会”“高村 三界庙炮会”21 个。 现 有 省 级 代表性传承人 1 人,市级代表性 传承人 3 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5 人。 

【文物保护】 2023 年,云安区 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锛、 石坠,周代的陶片,汉代的黄釉 四耳陶罐、四系陶罐、雷纹铜鼓、 四蛙铜鼓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中,云安区登记不可移动文 物 126 处,公布不可移动文物 41 处。其中认定石子围动物化石点 等 41 处(古遗址 3 处、古墓葬 3处、古建筑 29 处、近现代重要史 迹及代表性建筑 6 处)是具有一 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点。馆藏文物有 1353 件,藏品年 代由汉至现代各个时期。其中陶 器 27 件,瓷器 14 件,钱币 1284 件,竹木器 15 件,其他 13 件。 全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 

【民间艺术节活动】  六都鱼花 节  鱼花节的起源跟渔业发展的 历史和当地地理环境有关,在古 时候,六都镇是广东省鱼苗供应 的主要城镇之一。每年农历四月 二十日是六都镇的鱼花节,又称 塘公诞,当地举办祭祀及庆祝活 动,祭祀活动主要有请醒狮及八 音班到塘公庙进行祭祀,祈求风 调雨顺,生意兴隆。庆祝活动主 要是宴请亲朋好友、渔业商人欢 聚一堂。 

马塘庙会  马塘庙会在云安区 富林镇马塘村委的武帝庙举行, 始于万历十一年 ( 公元 1583 年 )。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 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马塘庙 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 年的五月初十日开始祀奉活动, 一连几天开坛、巡游、演戏、买 卖、饮食、娱乐、放花炮。最隆 重的活动为五月初十的“菩萨巡 游”(即关公巡城),由马塘及 附近的几十个村庄村民参与,按 一定的程式开坛、巡游,并每天 每晚都有大戏演出。庙会以祈福、 娱乐为主,以期给当地祓除不祥、 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 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风 俗一直沿袭至今。

 云利醮会  云利村建于明朝 万历五年 (1577 年 ), 有 440 年 历史,有“长寿村”“民俗文化村”“历史文化名村”之称。云 利醮会始于明、兴于清,每十年 举行一次 ( 逢丁见醮,即农历年 天干中有“丁”的年份择吉日举 行 ),由开坛、巡游、行香、散醮 四大部分组成。20 世纪 80 年代后 醮会恢复又注入新内容,形成群 众性的文化活动,五年一大醮, 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 叫禾谷醮。分为搭坛、开坛、行 香、行径、祭神等。醮主要内容 是祭神,所以祭神和菩萨巡游是 必须进行的,现在取消菩萨巡游, 很多地方都以民间文化巡游代替, 各地均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娱 乐活动吸引外地游客。 

云安烧炮  云安区白石、镇 安、富林、高村等镇有大小不一 的炮会,规模从千人到万人不等。 烧炮是岭南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 之一,是宗族聚会,十里八乡共 庆盛世的大日子。烧炮时间从正月初十之后开始,各地各有不同, 但对于某一固定地域,烧炮则有 固定的日期。烧炮一般从下午一 点至三点进行,炮台搭在村口、 空旷的平地上,用竹木架成,高 达十余米。炮分有丁、财、贵炮 等,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烧炮”活动包括醒狮表演、抢 花炮、巡游和拜祭炮头等。随着 时间的推移,烧炮的地域范围不 断扩大,烧炮的时间,内容、形 式都有很大变化。逐渐演变成如 今人们祈福求财,感怀清平盛世 的一项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安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ICP备案号:粤ICP备10002912号-1    网站标识码:4453230007   公安机关备案标识码:4453030200001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